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嘉兴手工业风俗

嘉兴手工业风俗


嘉兴手工业风俗


    一、窑业
  嘉善窑业鼎盛,旧时形成独特风俗。在每一窑点火之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称“做窑福”,在窑门侧贴印有鲁班像的神祗,在窑门前叠土坯为桌,供猪头、鸡、鱼各一。土窑有六个烟洞,这三件供品也有六只眼,以为这样祭把可以六眼相通,能烧好窑。庙会时,窑业工人穿戴特殊的服装,头戴开花帽,脚穿蒲鞋,几根稻草围腰,一根绳作为钱串,串一百个铜钱。庙会结束后,这些铜钱往往被别人讨去,挂在小孩的头颈上,认为能避邪。

    二、濮绸
  桐乡濮院镇居民和附近农民,旧时大多以织绸为业,家家有绸机。当地相传,织绸的祖师为伯余,传说是黄帝的大臣,机杼为其发明;机神则为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织女生日)、九月十六(伯余生日),机户都要到翔云观机神庙去祭祀。届时,殿内外张灯结彩,供三牲、福果。仪式后,在议事厅举行盛大宴会,请戏班演戏。

    三、桐乡铁锅
  桐乡县炉头、乌镇,旧时铁锅冶坊较发达,工人有请“锅神”习俗。时在春节之后,冶坊开炉之前,工人以?l幛(水印木刻神像),菜肴果品,祭把锅神。相传“锅神”为女性,其父为铸锅工匠,女为助父铸锅成功,毅然纵身跳入铁炉,终于铸成一只大鼎锅。此后,人们为纪念她,遂立为“锅神”。

    四、收徒拜师
  学徒拜师先由介绍人(也称作荐人)提前两三个月和师傅接洽,同意后,择一吉日举行拜师仪式。一般选择端午、中秋、年初四等节日。拜师时,学徒携猪肉、面条、蜡烛、红枣、桂圆等物,随介绍人到师傅家。先由介绍人引见,然后书写“关书”,写明学徒期限为3至4年,也有长达5年的。“关书”还写明学徒期间无论伤残病死,概与师傅无关。“关书”由学徒、师傅及介绍人画押签字,各执一份收藏。师傅大多由业主充当,铁器业中也有的由资深技高的把钳师傅充当。竹器业、泥水业大都由作头师傅担任。“关书”签署后即举行拜师仪式,点燃红烛一对,师傅上座,学徒跪在红毡上向师傅行叩头礼。铁器业则用围身(蒲包)代替毡毯。礼毕,介绍人将红枣、桂圆分送在场的大小师傅及师兄们吃,意为结缘。然后学徒由师傅带领拜见师母,引见各位师兄及老工人。长木工学徒随后还得在师傅陪同下祭拜鲁班先师。学徒期间由师傅供给膳宿,每月发给一块银元的“月规钿”。学徒第一年常充师傅家杂役,第二年如收有新学徒,才开始学艺。学徒满师后,大都留在师傅家作伙计,少数经师傅同意,可“跑码头”自行谋生。解放后,学徒拜师仍延续,但仪式已改革,师徒关系建立在尊师爱徒的基础上。

    五、辞退工人
  旧时店主或业主辞退工人不受限制。对使用一年以上的长工,辞退的日子一般选择在农历正月初四、端午、中秋节。正月初四店家、作坊都举行接财神仪式,如不叫某人向财神叩拜,意味某人被辞退。海盐旧俗八月十五店家、作坊聚餐时吃鸭子,餐时桌上的鸭头朝着谁,表示谁被辞退。如辞退不止一人,则按辞退人数宰鸭。如不准备辞退人,则上桌的鸭都去头。

    六、出师伴作
  旧时学徒期满,师傅要送学徒半副或一副工具,徒弟还要为师傅做3年或4年工活,可得一半工钱,方可出师。俗称“伴作”,民间有“三年学徒,四年伴作”之谚。

    七、吃讲茶
  旧时手工业者行会观念十分强烈,不可跨行跨业。如建房长木工不许做圆木(木桶、木盆等),做家具的短木工不能做农具。其他行业也类似。若有违反行规的,便要到茶馆里吃“讲茶”解决,茶钱由犯规和理亏一方付给。

    八、造房上梁
  亦称“抛梁”。造房上梁这天必办“上梁酒”,做“上梁团子”。亲友则携鱼肉糕团往贺。上梁时,正梁用红绸结扎,贴大红纸。木工一边上梁一边唱《上梁歌》:“脚踏扶梯步步高,手攀杨柳采仙桃。采出仙桃迷迷笑,众仙齐会火焰高。……”并放爆竹,抛“上梁团子”,众人争抢,得者以为吉物。上梁毕,吃上梁酒,尽欢而散。此俗延续至今,唯唱《上梁歌》者已不多,做“上梁团子”也改成去点心店买肉包子。亲友贺礼,有赶一头活猪去的,猪身上贴一红纸。

    一、窑业
  嘉善窑业鼎盛,旧时形成独特风俗。在每一窑点火之前,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称“做窑福”,在窑门侧贴印有鲁班像的神祗,在窑门前叠土坯为桌,供猪头、鸡、鱼各一。土窑有六个烟洞,这三件供品也有六只眼,以为这样祭把可以六眼相通,能烧好窑。庙会时,窑业工人穿戴特殊的服装,头戴开花帽,脚穿蒲鞋,几根稻草围腰,一根绳作为钱串,串一百个铜钱。庙会结束后,这些铜钱往往被别人讨去,挂在小孩的头颈上,认为能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