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黔南民族风情

黔南民族风情


黔南民族风情


    黔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1%;布依族和苗族是黔南的主体民族,都有语言无文字,居住在州境内的人口分别有122.06万和45.53万;水族居住 在黔南境内有29.11万,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0%以上,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的古名文字《水书》的创制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关联,专家们誉为“不可知的天书”。

  黔南各民族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古朴典雅,婚丧习俗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音乐有布依族的山歌、情歌和双声部大歌,苗族的史歌、情歌、飞歌、丧歌、祭祀歌、芦笙曲调,水族音乐有大歌和小歌等;民族乐器有布依族的铜鼓、唢呐、姊妹萧,苗族的芦笙、唢呐、芒筒、萧笛、古瓢琴,水族的牛角皮鼓、铜鼓、锣、芦笙等;民族舞蹈有布依族的刷巴舞、响篙舞、花包舞,苗族的芦笙舞、长鼓舞、板凳舞、锦鸡舞、铜鼓舞,水族的“铜鼓舞”和“斗角舞”等;民族节日有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赶秋坡”等,苗族的“苗年”、“吃新节”、“米花节”、“三月三”、“四月八”,水族的“端节”(也是年节)、“卯节”(也是歌节、情人节)等。
  
    黔南各民族婚礼是最隆重的庆典仪式,婚俗习惯独特、纷繁而古朴。布依族青年婚姻主要通过“玩表”、“浪哨”、“对歌”等活动进行,在恋爱过程中,互赠信物;苗族青年婚姻主要是通过“跳月”、“跳场”、“坐月场”、“ 跳花场”等活动互相结识;水族传统婚姻则通过“放口风”,请媒人上门提亲,然后举行婚礼,自由恋爱主要是通过卯节对歌、赶场或走亲访友结识;瑶族婚姻的缔结最为独特,是通过自由恋爱即通过“闹门墙”进行,又称“凿壁谈婚”,就是指瑶族姑娘进入婚龄后,便单独住进大门背后的一个小房间(谈婚房),并在房间临街面楼梯边的木板上凿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姑娘床头,孔的直径大约二厘米,这个孔,瑶语称“开的”,意即“谈婚洞”、“恋爱洞”,看中姑娘的小伙子,夜间便到“谈婚洞”前,用木棒将姑娘捅醒,若姑娘有意,便起身坐于床上与洞外小伙子细语轻歌,倾吐情思,建立感情,直至缔结婚约,所有恋人都经历过“凿壁谈婚”,这种良好美俗,瑶族人民引以为傲,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黔南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服 饰,苗族服饰最丰富多彩,样式色调繁多,集中了各种特征的服饰艺术,被人们称为“中国苗族服饰的画廊”。
  
    独山花灯是黔南特有的地方戏曲,是一种有歌有舞有戏、有说有唱的综合性戏剧艺术表演形式,从外地传人,已有200多年历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的发源地——独山基长,还被评为全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独山县1996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花灯之乡”,1998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
  
    黔南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传说等为主体的口头文学,又有少数民族作者用汉文创作的书画文学。如布依族《好花红》、《铜鼓的传说》;苗族的《苦啊苦》、《人类起源》;水族的《端节歌》、《水书》;瑶族的《射神树》、《红七军到瑶麓》;毛南族的《秧鸡》等等。

    黔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1%;布依族和苗族是黔南的主体民族,都有语言无文字,居住在州境内的人口分别有122.06万和45.53万;水族居住 在黔南境内有29.11万,占全国水族人口的90%以上,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的古名文字《水书》的创制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关联,专家们誉为“不可知的天书”。

  黔南各民族能歌善舞,民族风情古朴典雅,婚丧习俗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音乐有布依族的山歌、情歌和双声部大歌,苗族的史歌、情歌、飞歌、丧歌、祭祀歌、芦笙曲调,水族音乐有大歌和小歌等;民族乐器有布依族的铜鼓、唢呐、姊妹萧,苗族的芦笙、唢呐、芒筒、萧笛、古瓢琴,水族的牛角皮鼓、铜鼓、锣、芦笙等;民族舞蹈有布依族的刷巴舞、响篙舞、花包舞,苗族的芦笙舞、长鼓舞、板凳舞、锦鸡舞、铜鼓舞,水族的“铜鼓舞”和“斗角舞”等;民族节日有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赶秋坡”等,苗族的“苗年”、“吃新节”、“米花节”、“三月三”、“四月八”,水族的“端节”(也是年节)、“卯节”(也是歌节、情人节)等。
  
    黔南各民族婚礼是最隆重的庆典仪式,婚俗习惯独特、纷繁而古朴。布依族青年婚姻主要通过“玩表”、“浪哨”、“对歌”等活动进行,在恋爱过程中,互赠信物;苗族青年婚姻主要是通过“跳月”、“跳场”、“坐月场”、“ 跳花场”等活动互相结识;水族传统婚姻则通过“放口风”,请媒人上门提亲,然后举行婚礼,自由恋爱主要是通过卯节对歌、赶场或走亲访友结识;瑶族婚姻的缔结最为独特,是通过自由恋爱即通过“闹门墙”进行,又称“凿壁谈婚”,就是指瑶族姑娘进入婚龄后,便单独住进大门背后的一个小房间(谈婚房),并在房间临街面楼梯边的木板上凿一个小孔,小孔对着姑娘床头,孔的直径大约二厘米,这个孔,瑶语称“开的”,意即“谈婚洞”、“恋爱洞”,看中姑娘的小伙子,夜间便到“谈婚洞”前,用木棒将姑娘捅醒,若姑娘有意,便起身坐于床上与洞外小伙子细语轻歌,倾吐情思,建立感情,直至缔结婚约,所有恋人都经历过“凿壁谈婚”,这种良好美俗,瑶族人民引以为傲,世代相传,长盛不衰。
  
    黔南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服 饰,苗族服饰最丰富多彩,样式色调繁多,集中了各种特征的服饰艺术,被人们称为“中国苗族服饰的画廊”。
  
    独山花灯是黔南特有的地方戏曲,是一种有歌有舞有戏、有说有唱的综合性戏剧艺术表演形式,从外地传人,已有200多年历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它的发源地——独山基长,还被评为全国民间花灯艺术之乡,独山县1996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花灯之乡”,1998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
  
    黔南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传说等为主体的口头文学,又有少数民族作者用汉文创作的书画文学。如布依族《好花红》、《铜鼓的传说》;苗族的《苦啊苦》、《人类起源》;水族的《端节歌》、《水书》;瑶族的《射神树》、《红七军到瑶麓》;毛南族的《秧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