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畲族民俗风情——民间信仰

畲族民俗风情——民间信仰


畲族民俗风情——民间信仰


   【多神崇拜】

    畲族人信奉的神灵由四个大类组成:

    一、传说中历史人物,包括宗族远祖和族内英雄能人;

    二、民间俗神,与当地汉族村民共同信奉神灵;

    三、道教与佛教神灵,尤以道教神所占比重为大;

    四、石神、树神等自然物体演化的神灵,其中以宗祠远祖和民族英雄崇拜对象较多,主要有田公元帅、钟景琪、雷尤兴(春)、钟志公、李仙娘以及盘自能、蓝光辉、雷巨佑、钟志深等。此外,闽东畲族崇拜英雄。康厝金斗洋村雷大三十二公,是清代畲族武林英雄,既是雷姓远祖崇拜的对象,又是畲族内他姓崇拜英雄。民间俗神有大帝、大圣、大王、侯王、元帅、将军、先师、师爷、娘娘、夫人、仙娘、婆神、洞主、仙公等,尤其尊崇林公大王。此外,还有灶神、奶娘(临水夫人)、五显大帝等。道教神有三清、三官大帝、真武帝、福德正神、将爷等。自然物体神灵有巨石神灵、巨树神灵等。

   【祖先崇拜】

    闽东畲族崇拜祖先,把"敬祖宗"列为族规条例的首要内容,且相信祖宗有灵,能庇佑福荫子孙,以至将祖先视为保护神,虔加敬奉。长期以来,祭祖是畲族最隆重、最虔诚、最普遍的信仰习俗活动,其祭祖活动可分为家祭、墓祭和祠祭。举行祭祖的时间按有关节日定期举行,或在做醮或修谱时举行。

    家祭,是畲民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祭祖仪式。畲族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崇山峻岭阻隔,各村寨的具体祭祀仪式因地而异。一般是逢年过节,每月的初一、十五,分别焚香点烛敬奉祖先。每年的正月十五以及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为祭祖三大节,福鼎畲族改八月十五为十二月十五作为最大畲族祭祖节,另外还有独特的"三月三"染乌米饭祭祀祖先活动。

    祭礼在家中厅堂设案祭供,挂祖图、立祖杖,除始祖外,也祭祀本姓祖先。家祭代数一般为三代,祭时全家人均要参拜,仪式须由学过祭祖的人主持。按畲族传统习惯,男子年满16岁要举行"做醮"祭祖仪式,又叫"度身"、"学师"。每个畲民都希望通过主持"传师学师"的祭祖仪式,继承先祖的意志和力量,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勇士。学过师的称"红身人",未学过师的叫"白身人",只有"红身人"才有资格主持祭祖。"做醮"多在家中举行,日期由祭师挑选。仪式举行前,家人要从自已同姓同支的"祖祠"挑回"祖担",叫"游祖"。"祖担"就两个竹编的箱子,装着祖图、祖杖、祖簿、香炉、龙角、龙刀、铃钟等物件。把这些东西一一摆在堂屋香桌上。仪式由法师主持,法师用念唱、歌舞方式,叙述始祖学艺的难难历程,唱罢引弟子三拜天地、始祖、本师公(学师前辈),接着参牒,取法名。法师还要传授头冠、衣衫、剑刀、号角、笏板、锣、鼓给弟子,要进行洗坛、置坛、坐坛、传渡、折坛、生筵一系列仪式。通过"做醮"后才有资格主持祭祖礼仪,祭过祖先的男人称"法师"、女的叫"皇母娘"或"西皇母"。女性没有行成丁礼,只要夫家上代有人做过"西皇母"的,自已有子孙就可请"法师"主持祭祖仪式。祭过祖的人,要把取得"法名"、做醮日期写在红布条上,结扎在祖杖上,表明就有身份的人,可主持祭祖活动,作为孝子为父治丧,否则要去请祭过祖的人来(民国后"做醮"祭已不多见)。祭祖时,先进香敬酒,一拜天地,二拜祖先,唱《高皇歌》。畲族家祭是祭祖最常见、普及的一种形式。祭祀频繁,礼仪简单,是畲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逢年过节、农猎活动、婚嫁喜庆祭祖外,还在每月"三月三"等特定的节日祭祀祖先。

    墓祭 ∷ 每年清时节,畲族也有上山扫墓习俗,各家各户带上香、酒、纸钱、糕点、猪肉或鸡肉等供品到祖坟前,焚香祭奠,墓祭仪式比较简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