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夏茂风俗

夏茂风俗


夏茂风俗


    夏茂地处沙县、将乐、顺昌、明溪四县交界处。受历史、地理和物产条件的影响,夏茂村民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与周围地区大异小同。谓之:“月月过节气,逢十(30岁除外)庆寿辰”,过节多,来往忙,陋习多,应酬繁。少部分可取,大部分需革除。现简摘述之。

    岁节风俗

    正月
   〔春节〕夏茂民间最大节日之一。

    正月初一:古称履端、元旦,建国后改为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欢聚一堂,黎明即起,整肃衣冠,点香烛放爆竹,开大门,投斋果茶酒于庭,先拜天地祖先,称:“新年开门大吉”,晚辈向长辈作辑拜年,长辈赏给幼小晚辈红桔、花生、糖果、小饼仔等。
 
    初一早餐素食,主食米饭,用除夕夜备好的米饭(除夕夜按次年月数量米,闰年13升,平年12升),称为吃“年饭”,取吉利之意,谓之“年年有余”。菜饭有京薯、豆付、红萝卜、红头菜、芥菜、大蒜等。开膳时头一碗敬奉长辈吃,长辈挟菜给晚辈。寓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新年吉利,富足。

    初二:古传土地公生日(实际是二月初二此是提前过的)。建国前家家户户点香烛放爆竹。1951年后逐渐革除。

    初一至初三,三天早晚放鞭炮,小孩穿上新衣服,跟随长辈出门(又叫“出行”)访亲拜友。新友赏给小孩熟红蛋(2或4粒)或花生、糖果类。民国时期互送“拜年片”。建国后,镇、乡、村干部组织民兵,学生向烈军属拜年。春节节前节后机关单位规定放假三天。

    初六:相传为“禾米六”,“人口六”。建国前家家户户香烛放鞭炮。建国后逐渐减少。

    初一至十五间,风俗尚有:

   〔送盘〕方言为“打盘”,遇有旧年亲友生育婴儿,要用盘子放上红桔4粒,甘蔗4节,饼仔两包,红包一二元等,前往祝贺,谓之送盘。领受者请喝酒回礼。

   〔请新婿〕遇有旧年新婚的女婿,岳父家备“三过汤”高档酒肴“请新婿”,新婿分别给厨师、司菜(送菜)红包。

   〔请春酒〕亲友之间互相宴请,谓之:“请春酒”。一般到十五日结束,叫做“到了十六,无酒无肉”(不再请酒之意),个别延至月底。
   〔充喜〕小自然村有此风俗,各家各户自带酒、花生、炒豆到公共集散处,饮酒取乐,喝得沉醉不省人事,美其名曰:“充喜”。
 
    建国前这段时间(初一至十五),迎神拜佛,十五菩萨入庙。建国后各村庄组织游鱼、舞龙、高脚戏、肩膀戏、春牛、彩船、花灯、猜谜、乒乓球、棋类、书画、拔河、赛跑等比赛。

   〔立春〕民间习惯将这一天为一年的正式开始。是日,各家前门后门、厅堂谷仓,猪栏鸡舍贴上:春到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春标,并插上春叶、备茶果,候时辰一到,放鞭炮,占香拜揖。谓之“接春”,祈求新年丰收,国泰民安。

   〔元宵〕古称上元节。是日农历正月十五,春节活动至此日形成高潮后结束。建国前有“烧压岁纸”的迷信活动,建国后已革除。1980年后,夏茂街道过元宵节热闹非常,白天各家各户张灯结彩、入夜彩灯通明,周围各村文艺队伍汇聚集镇街道,观看游人如堵,闹至深夜。是日各家各户吃芋包。古时谓之:“菩萨入庵,芋包落汤”,“吃了元宵饭,各人去打算”(抓紧春耕之意)。

     二月

   〔春社〕“春分”前后五天有一“春社”。相传李窠村张姓有一祖先,在春分那天被老虎咬死,后代子孙做“春社”纪念他,流传至今。是日,张姓人家吃?@、鸭、肉过“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