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建桥不是普通事-婺源民俗风情

建桥不是普通事-婺源民俗风情


建桥不是普通事-婺源民俗风情


      婺源山区村庄,多依山傍水而筑,亦有另一情况,溪水从村中而过,房屋建在溪的两岸。溪水宽约丈余,有的窄约四一尺,水深及人腰,常年不涸。
    溪水两岸人家来往,*桥。桥有数种,一为单洞拱桥,一为平板石桥,三是木桥。木桥简易,将几根木头拼在一起,一面削平,架去便是;如果是平板石桥,其工程超过木桥;没有长石,那必得在河溪中做个桥基。单洞拱桥,则用石城或砖块,耗费不多,而外型又颇秀美。但是建何种样式的桥,不仅仅是一种财力,还得受一种乡俗制约。一村要建单洞拱桥,并不能随心所欲,相传应视该村福禄寿情况而定,否则,不遭天谴,人亦嘲讽。
    原因这“桥”与“轿”谐间,单洞拱桥中部隆志,宛如行进中的四抬或八抬官轿,哪种人物能享受此特殊待遇,便不言而喻了。
    从资料中得悉,目前,婺源县尚存有单洞拱桥三百三十座,桥均命名,上涂丝漆,依稀可见。
    龙山乡坑头(桃溪)潘村,村长约半里,却建了三十六座半桥,对外号称“百桥”。村族规定,凡任七品以上官员,允许建桥一座。一个宗族内部还分房分派,有的房派出的官多,因而桥亦多,多则两桥相隔只十数步;有的房派没有官员,大段路途却是空空,只好“占”别房别派的光。有一房派一气之下,化钱捐了一个七品知县,村族却认为这是败坏了官翰世家名声。后因该知县政绩卓著著,才允许在村外极不显眼的地方建桥半座。何谓半座?盖此桥搭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上,坑头单洞拱桥各有桥名,不取官职而另有含义,如“迎恩桥”、“泽民桥”、“留萌桥”。
    秋口乡李坑(理田)李坑,明清两朝出了三十位进士。早在宋真宗年间,李仁义以战功封安南开毅在将军;宋孝宗乾道二年,李知诚殿试得得中武状元;明末李起官至副总兵;清代李晗炜任户部右侍郎。虽村运亨通,毕竟与坑头潘村、里坑余村、大畈汪村相比,又望尘莫及。同时旧俗有重文轻武之风,因此,村里只建了三座桥,究竟纪念哪位人物,上辈均缄口。该村在村外还有四座小型拱桥,中有一桥,名“中书桥”,及中书舍人李侃所建,因为建在主要通道,故显得冷冷清清。
    段莘乡的庆源詹村,村长近二里,三百多户人家。村里建有十六座平板石桥,板石宽五尺,厚六寸,长丈余,比那单洞拱桥代价多数倍。为何不建拱桥?惟是该村官运着实欠佳,只出了一位从五品的官员,且是由商人转入仁途又管的是粮秣之类。此人念及赵公无帅,特在村口建了一座中弄拱桥,上建庙宇,供奉财神。该村在水口处还建了二座拱桥,一桥亦上建庙宇,塑有文曲星神象,另一座桥西向一个文风极盛的村子,欲引进风水而衍生状元或尚书。结果是,文曲星神庙遭到火焚,另一桥被洪水冲垮,老辈人认为上苍不容,只能平头百姓平平而过。
    高砂乡考水胡村,有桥七座。一桥名“以灵”,盖水底有石,状类龟蛇,龟蛇壶神话灵物,故名。亦曰:该村灵地灵水,虽没有显赫仕宦,但出了内外闻名的学者胡伸(宋人,与学者龙图阁学士汪藻齐名,有语“江南二宝,胡伸汪藻”)、胡次焱(宋)、胡炳文(元)等。另因村内出了四位贤德女子,教子助夫,后均为夫人,他们是尚书潘潢之母、福建副史方舟之母、山西按察佥事潘选之妻、江西右参潘钇这妻,所以建了“四封桥”以记。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护佑了一位太子,此人及唐昭帝之子,后梁朱温来唐,其流亡得孝水胡清相救,潜至该村,改名胡昌翼,实盼他能飞起来,最终在后唐同光三年中了明经科进士,为志此等心情,特建一木桥,名“明经桥”。原想保密,不断,离考水约数里的一村,却建了一座大型单洞拱桥,取名“太子桥”,村名也定为与桥同名,外貌象是十六人抬的皇家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