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是牛与牛相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其场面之惊险、壮观,令人赞叹。自1992年10月4日以来,“金华斗牛”于每年重阳节隆重开角,并伴有斗牛大奖赛。

    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积习相沿,经久不衰。建国后,一度停止,1985年4月,金华市在湖海塘畔重建斗牛场,占地十四亩,于1986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斗牛场拍片,把金华斗牛搬上了银幕。一年后,因收不敷支,于1987年7月关闭。

    斗牛除金华县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字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永康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则为祭把白沙大帝(三国卢植), 金华县则是“邢公大帝”(北宋邢植)的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 ”,永康称“操牛”,浦江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后一次斗牛),除农事大忙或风雪相阻外,几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满一周年,称“一案”。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

   金华素有二绝之说,一是火腿,二是斗牛。金华斗牛,民风古朴,源远流长。但金华斗牛风俗究竟始于何时无考。据清末进士、县人王廷扬所作《斗牛歌》小序中云:金华斗牛“始于赵宋明道年间(1032─1033)”积习相沿,经久不衰,是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游乐活动。其风情可与 西班牙斗牛相媲美,被称为“东方一绝”。

    古今文人,写过 金华斗牛文章不少。鲁迅早期即为金华写过斗牛文章。他在 《观斗》一文中写道:“看今年的《东方杂志》才知道金华 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 我们是使牛和牛斗。”(《鲁迅全集》第五卷)作家曹聚仁 在《万里行记》中云:“金华斗牛历史可能比西班牙早,却是牛斗牛,其热闹刺激不在西班牙之下。”台湾女作家林黎也写过“斗牛风光炽金华”的文章,翻译家、文学家傅求华对金华斗牛称之为“东方文明之斗牛。”据《金华市志》、《金华县志》记载:金华斗牛土话叫“牛相操”,昔日把斗 牛作为娱神活动,并与庙会相结合。《金华县文史资料》( 1990年11月第3辑)《金华斗牛俗》一文介绍了金华斗牛过去作为娱神和庙会相结合的情景十分有趣,特别是美 丽的传说故事,发人深思。云:金华“当斗牛之俗护上‘娱神’的面纱后,更促使其兴盛。金华农村每年有‘五侯三佛’ (五侯是卢灵贶侯、胡赫灵侯、邢刚应侯、钱火应侯、陈铁 应侯。三佛即定光佛、大士佛和慧光娘娘)庙会,届时要斗 牛以娱神。王廷扬的《斗牛诗》中所咏的‘越俗信鬼好佞佛, 金华赛神乃斗牛,胡公邢公割南北,一保一庙如山丘’,就表明金华斗牛和赛神的关系;南乡北乡都是斗牛盛行之地。 诗中的胡公即永康人胡则,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间为官时,曾为婺、衢两州百姓奏免身丁税,人民对他感恩戴德,他死后被尊为胡公大佛,立庙祀奉,并定时(旧历八月十三日)举 行斗牛,以娱胡公。故此风甚炽。邢公,系北宋仁宗时金华 赤松乡的邢植,膂力超群,庆历年间曾应武举,不幸名落孙 生,他愤言‘大丈夫在世,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死后 亦当呵护万民,庙食百世!’言讫而殁。相传他死后曾多次显灵,‘为民驱蝗逐疫’。封建统治者‘神道设教’以愚百姓,遂敕封为邢刚应侯。乡人在他出生地金华北山东紫岩建 立康济庙,四时祭享,每隔八年,斗牛一‘转’(轮转), 以示崇‘功’报‘德’。金华东北乡百姓,对以斗牛来娱邢 公,自然有特殊感情和吸引力。故其东北方向的曹宅、岭下、 山口、鞋塘、二仙桥、后垄等地斗牛之风尤甚。其实,在金华,百姓以斗牛来娱神,不限于此二神,凡著名寺庙都有此祈神活动,如孝顺就是天量寺、紫岩殿、刘下殿等。自然使斗牛之风著遍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