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保山民俗:拉干爹

保山民俗:拉干爹


保山民俗:拉干爹


  “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缺医少药、民风古朴的山乡最为多见。

  在保山市的瓦窑、瓦马、瓦房等山乡,“干爹”通常有两种“拉”法,一种是认准目标,协商结亲。即山里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时,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邻村别寨的相识之人表明心愿,若对方同意,便择一吉日,杀鸡煮肉,邀亲唤友,磕头、取名,完成一应“寄名”手续。据说,娃娃“过继”给干爹后,一改姓换名,便不是自家儿子了,即便“命”里带点小灾小难什么的,也就化解开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种“拉”法——“听天由命,强拉硬逼”。采用这种法子结亲,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进行。想“拉干爹”的人家往往选个双日子,由男人带上公鸡、腊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桥狭道这样的行人必经之处横拉一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在其附近埋伏起来:不论是谁,只要经过此地并绊断了白线,即被认定为是亲家了,埋伏者便飞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声“亲家”。“天意”难违,通常情况下,来者只能应允,否则是要背骂名的。于是埋锅造饭,就地野炊。吃饱喝足之后再进村“认门”并举行拜寄仪式。来者倘是妇女,那她当然是“干妈”;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干哥”、“干姐”、“干弟”、“干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马呀羊呀狗呀什么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续和义务,只是取名时必须按绊线动物的称谓来定,如马儿、狗儿什么的。

  无论是人有意选择还是“天命”所定,干亲一旦形成,双方便亲如一家,互相照应,年头节下,亦应时造访,以手足之情互待,相处好的,甚至情连几代,传为佳话。

  更为奇妙的是,在腾冲县的一些山乡,还有一种“拉”大树当“干爹”的习俗,并有许多人自小便拜了某株奇树古木为“干爹”的,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古树参天,根深叶茂,福荫极广,一旦拜作“干爹”,就能保佑娃娃无病无灾,长命百岁。特别虔诚者还要请神职人员帮算一算大树“愿不愿”收,若“愿”,则选一黄道吉日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地行过大礼,才算结上了“人树干亲”。末了,还得给孩子取个有枝有叶的名字。由于此俗相沿甚久,故腾冲境内不少知名的古树——如小西的雷打树、打苴的大橡树、和顺的“双杉”、马站的鹅毛树、界头的“银杏王”等,无不“膝下”攘攘,拥有许许多多在世的或早已离世的“干儿子”、“干女儿”,而他们当中不少人就叫树茂、树荣、树寿、树生以及树美、树秀、树芳、树英这类“万古常青”的名字。

  “拉干爹”,是保山地区许多地方民间流行的一种原始的交谊结友方式,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这种风俗的形成,与社会生产落后以及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渴望能够得到亲情以外的帮助这种“求助心理”有关,故在地广人稀、缺医少药、民风古朴的山乡最为多见。

  在保山市的瓦窑、瓦马、瓦房等山乡,“干爹”通常有两种“拉”法,一种是认准目标,协商结亲。即山里娃娃能大跑大走之时,父母便向自家看中的邻村别寨的相识之人表明心愿,若对方同意,便择一吉日,杀鸡煮肉,邀亲唤友,磕头、取名,完成一应“寄名”手续。据说,娃娃“过继”给干爹后,一改姓换名,便不是自家儿子了,即便“命”里带点小灾小难什么的,也就化解开了。

  有趣的是另外一种“拉”法——“听天由命,强拉硬逼”。采用这种法子结亲,只能在大年初二至元宵节这段时间进行。想“拉干爹”的人家往往选个双日子,由男人带上公鸡、腊肉等食物,天不亮就到村外小桥狭道这样的行人必经之处横拉一根细细的白线,然后在其附近埋伏起来:不论是谁,只要经过此地并绊断了白线,即被认定为是亲家了,埋伏者便飞奔而出,拱手作揖,叫一声“亲家”。“天意”难违,通常情况下,来者只能应允,否则是要背骂名的。于是埋锅造饭,就地野炊。吃饱喝足之后再进村“认门”并举行拜寄仪式。来者倘是妇女,那她当然是“干妈”;若是未婚男女,那就是“干哥”、“干姐”、“干弟”、“干妹”;倘不巧碰上的是牛呀马呀羊呀狗呀什么的家畜,那也“拉”——由其主人代替,履行一切手续和义务,只是取名时必须按绊线动物的称谓来定,如马儿、狗儿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