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色达牧区的嫁妆和聘礼

色达牧区的嫁妆和聘礼


色达牧区的嫁妆和聘礼


    一、古蒂的“生计经济地位”决定论

  结婚送礼是世界上许多民族所共有的一种习俗。在我国,男女订婚或结婚时,男家向女家送的货币或财物就叫聘礼,有时又叫彩礼或财礼。在人类学的书本上,有时用聘金这个词来界定新郎或其亲属送给新娘本人及其亲属的作为礼品的钱财或物品。与此相反,嫁妆则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去的各种物品或货币。

  当今人类学界有关嫁妆和聘礼的专题研究虽然寥若晨星,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却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在学术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男女订婚或结婚时,必须给新娘下聘礼,给新郎送嫁妆;驱使人们送嫁妆或下聘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等等。1995年初我们收阅了美国当代人类学家杰克?古蒂的一篇论文,题为《生产与再生产——对家庭经济支配权的比较研究》。在这篇文章中,古蒂从研究婚姻与妇女在经济和生产劳动中的地位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有关嫁妆和聘礼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理论,即“生计经济地位”决定论。古蒂认为,男女订婚或结婚时,影响支付嫁妆或聘礼的决定性因素是妇女在生计经济中的贡献大小。他根据世界民族志所提供的大量调查资料和数据,把全世界分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一种是由男人承担主要农业生产劳动的社会。在这种社会当中,大量的田间劳动由男人承担,妇女处于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生儿育女,因此,女方家为确保女子出嫁后在新的家庭中的地位,就必须筹办和承担结婚的大部分费用和礼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嫁妆;由此,他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男人从事主要农业生产的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是送嫁妆而不是下聘礼,并提出在以犁耕为主的传统的欧亚社会即属这类以送嫁妆为主的社会。另一种类型的社会中,妇女承担着繁重的生产劳动(包括田间劳动),她们在经济上享有较大的自由权。在这种社会当中,男女结婚时,新郎及其家庭为了补偿女方家庭为失去一个主要劳动力而带来的损失,必须向新娘的父母赠送大量的钱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聘礼。以轮耕和畜牧业为主的非洲社会即属这类普遍流行聘礼的社会。

  古蒂还在文章中对嫁妆是一种财产继承方式的看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财产继承是指财产所有者死后其财产权利传给后代,是代际间的财产传递;而嫁妆或聘礼是财产所有者活着的时候,财产从一个家庭向另一个家庭的转移,因此,嫁妆并不标志“财产继承权”。

  古蒂的上述理论假设虽然看起来不无道理,但仍有一些结论经不起实践的验证,尚值得商榷。至少我们在藏族牧区社会的调查结果并不支持古蒂的理论。本文依据我们在藏族牧区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其他学者在其它藏族牧区的调查材料,对古蒂的理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质疑:第一,他的理论是否带有普遍性,能否解释藏区婚姻过程中的嫁妆和聘礼的情况;第二,影响嫁妆和聘礼的决定性因素是否取决于妇女在生计经济活动中的贡献;第三,嫁妆与财产继承权之间是否有关系。

  以下,我们从在色达牧区调查的情况谈起。

    二、对色达牧区的嫁妆和聘礼的调查

  色达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个牧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四川阿坝州的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的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甘孜州的石渠、甘孜、炉霍三县毗邻。总面积达12185.4平方公里。总人口33646人(1990年),其中藏族31351人,占总人口的93%。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生产方式以游牧业生产为主。这个地区传统被称作瓦虚色达。

  1994年,我们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希?列文副教授一行四人,前往色达县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其中围绕嫁妆和聘礼的调查,是在该县康勒乡汪扎村、亚龙乡曲戈村和城关镇约若村的54户牧民家庭中抽样进行的。现将调查所得的情况分类叙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