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傩的本义与萍乡傩的主要特色

傩的本义与萍乡傩的主要特色


傩的本义与萍乡傩的主要特色


  

    作者:肖树美

    我国的历史文化丰富厚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灿若群星。古老的傩,则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异彩纷呈的一颗明珠。作者对傩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一年多来对萍乡傩文化的实地考察、查阅史料、观赏傩艺表演等接触而获得的。深感萍乡傩文化之古老奇特名不虚传,深感有挖掘、整理傩文化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之必要。基于此,试想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拟对傩的本义,尤其是萍乡傩文化的特色等方面作点尝试性的初步探讨,恳请专家学者指教。

    一、傩的本义与演变

    什么是傩?对其本义的解释,早已百家竞说,解释甚多。纵观各家之言,概括地讲:傩,原本是我国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原始宗教仪式活动,后来演变成兼容祈祷与逐疫的祭祀仪式,同时,也是一种“娱神娱人”的民间艺术形态。

    中国傩始于何时未能确考。如果以考古资料为据,去寻找原始的傩文化痕迹,发现在距今8000年前,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遗址和距今7000年左右长江中下游的稻作遗址中,都有表现图腾崇拜的符号,有色彩浓郁的原始宗教艺术品。由此可推断,傩文化很可能出现在距今8000年甚至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如果以文献资料为据,傩文化则应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了关于“傩”的文字记载。《周礼?夏官》有“岁始,命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则驱傩之始也”和《周礼?月令》“季春命国傩,季秋天子乃傩,季冬命有司大傩”的记载。尔后,《论语?乡党》篇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的形象记载,描述了大思想家、文学家孔子,看到群众性的傩祭也毕恭毕敬的情景。当时“傩”分为两种,即“有司傩”与“乡人傩”。“有司傩”为宫廷祭祀时采用的仪式,规模较大,一年四季至少要举行三次。“乡人傩”则是指每年腊月百姓人家驱鬼逐疫的仪式。这些史料表明,当时的傩祭是一种全民性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此外,早期的傩文化内容在其他史料中也有所表述。如殷墟甲骨文卜辞中有关于傩的记载,当时称为“寇”,意思是“驱鬼疫之祭”(见于省吾:《甲骨文释林》)。这种祭仪活动,在远古人类历史的童年时期,人们处于半蒙昧状态,无法理解各种自然现象,更无法抵御疫病天灾,因而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无可奈何,遇到艰难困苦一筹莫展,只能求助崇拜物给予拯救,保佑安康,这是顺理成章的,可以理解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祭祀活动可使求生存的人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其积极的作用。

    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和日益衍变,人们祈求与报答神灵的对象也就繁多,既有“自然神”和传说中的神仙,也有被神化了的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甚至还有鬼魅――求其不为害。这三种神,傩神中一应俱全。第一种神如雷公、电母、土地、开山;第二种神如清廉正直的包公、忠肝义胆的关羽、治病救人的孙思邈;第三种神如小鬼、瘟神之类。

    如上所述,傩祭主要是祈神逐疫,是娱神的。但是自“傩”形成伊始,除傩祭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外,余者就都带有一定的娱乐成分。傩的活动形式是边跳边唱、载歌载舞,而且是戴着面具跳舞。于是傩乐、傩舞、傩戏和傩面具等艺术形态便成了傩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傩文化的一个突出特色。

    原始时代的人就喜爱跳舞,以各种乱蹦乱跳的动作和行为,表达思想感情。仰韶遗址中,发现一陶盆内壁有一组舞蹈彩绘图象,被认为是最早的舞蹈造型纪录。史料记载傩神之始,“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朱衣玄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方相氏头上蒙着熊皮,穿着红袍,手中挥动着戈与盾,可能就是原始状态的傩面具、傩服饰和傩兵器的体现。傩舞者模拟出凶恶可怕的各种神的形象,手舞足蹈,发出“傩傩”之声,以吓唬和驱逐各种厉鬼。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傩”活动日益盛行。例如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在大量收集、整理当地的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创作了不朽的诗篇《九歌》。这部作品以歌舞形式表演神话传说和祭神驱鬼活动,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和风土人情,作品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到汉代,傩的习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革新,傩艺术有新的发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的大傩在祭典仪式中,更突出了方相与十二兽舞以及黄门、伥子倡和的歌舞辞――“驱傩歌”。在唐代,在傩活动中娱乐成分得到进一步拓展,傩舞表演方相由一人扩充为四人,傩祭和诸乐融为一体,并以表演歌舞为主。宋代时,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傩舞增加了很多人物表演,甚至把唐明皇梦见钟馗捉鬼的故事也改编成了傩舞《钟馗小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也说,京城为了表演宫廷大傩,曾派人到桂林购买“八百枚一副,老少妍陋无一相似”的面具。在表演时还有了类似戏曲、曲艺进出场及道白的“进退言语”。可见宋代的傩艺术已经出现了戏曲化和曲艺化的萌芽。在往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傩活动都是沿着唐宋的路子延续,傩也就逐步涉足于文艺领域,渐渐能够摆脱宗教迷信的影响,甚至发展成可在宗教活动以外独立演出的傩舞傩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着特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