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风俗习惯 > 伊春鄂伦春族

伊春鄂伦春族


伊春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位于嘉荫县东南部约65公里处的乌拉嘎,有鄂伦春人约2300人,是伊春市鄂伦春族比较集中的居住地。据1990年统计,生活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人口为6965人。由此可见,乌拉嘎是鄂伦春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他们世代生息、繁衍于小兴安岭地式的黑龙江流域,悠久的历史、朴素的民俗生活习惯,特有的狩猎文化,以及纯朴的狍皮服饰,无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他们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鄂伦春族的狩猎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方法,其高超的狩猎技术从他们制造的两个工具“乌力安”和狍哨便可窥见一斑。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造了一种指甲盖大小的口哨,叫狍哨,含在嘴里时能够模仿狍崽的叫声,从而引来母狍,再行射杀。他们制造的乌力安(鹿犴哨)能模仿大雄犴的叫声,从而诱杀。

    狍皮服饰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鄂伦春族的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鄂伦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长袍和夏季长袍以及靴、裤、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长袍用七八张狍皮缝成,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这种长袍,青少年、壮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
    男女的夏季皮袍,同冬季皮袍样式相同,不同的只是选用的皮张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

    皮裤
    是用冬季狍皮制作,两三张狍皮做一条裤。过去无论男女均有穿套裤的习惯,做一件套裤需一大张或两小张狍皮,套裤无裤裆,只有两条马蹄形裤腿,用皮绳拴在裤带上,穿上套裤干活不易把裤子磨坏。

    狍皮帽
    鄂语“灭塔哈”,是用狍头皮按狍头原样缝制而成,“双耳挺然,如人生角”,不仅可以防寒,而且是狩猎时的伪装。

    狍皮被
    鄂语“乌鲁达”,如同皮口袋,外出狩猎露宿野外,钻进“乌鲁达”,不畏风雪。
    狍皮服装均出自妇女之手,其制作工序较为复杂,首先必须将生成鞣成熟皮。鞣皮工具有两种,一种是“毛丹”(带齿的鞣皮工具),一种是不带齿但有刃的鞣皮工具“贺得勒”。鞣皮时,将生皮涂以捣烂的狍犴,使其发酵后,将皮子顶在膝盖上,用毛丹刮去皮板上的污垢,用贺得勒反复鞣皮子,直至鞣软为止。鞣好皮子之后,就可根据需要剪缝制成各种服装。缝制用的线是狍筋线。狍皮服饰之上绣有各各样式不同、颜色各异的图案、花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桦皮制品
    小兴安岭到处生长着洁白的桦树。鄂伦春族利用桦树皮具富油脂、柔韧轻巧、不透水、不易腐烂的特点,制成各种生活用具,夏天的仙人柱、舟船以及各种器具,皆是桦树皮为之,特别是桦皮容器尤为鄂伦春人所必需。这些容器有用于饮食的碗、盆、勺,有用来储放野菜、野果、肉干和粮食的桦皮篓,有用来汲水的桦皮桶,有用来盛衣服的桦皮箱,有用来装针线和零散物品的桦皮盒。据统计,桦皮器皿有几十种。这些用途不同,形状大小各异,样式优美的桦皮制是鄂伦春族也是北方渔猎民族(包括赫哲、鄂温克等族)物质文化 的一大特点。桦皮轻便耐用,不怕击打,不易损坏,又便于携带,因此非常适合北方渔猎民族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